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茶楼酒馆的高消费所吸引,这些高消费的背后,并非商家经营手法的高明,而是我们对于茶叶知识的不了解。以普洱茶为例,很多人认为它是云南的名贵土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实则不然。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普洱”并非云南的特产,而是香港商人最先杜撰出来的名堂。直到1972年,云南人才掌握了人工发酵工艺。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多出产富含茶碱和茶酚的绿茶,适合口味重、胃纳强的人士饮用。一般人多饮绿茶会感到烧胃甚至头晕,即使是云南本地人,也多喝毛尖一类的绿茶。
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其实与云南的大叶茶有着本质的区别。据说在大辫王朝年间,云南出省的茶叶都用马帮运送。为了节省空间便于运输,当地出产的大叶茶都压缩成茶饼。云南到广东千里迢迢,随着海拔下降和气温的变化,大叶茶就在一路上逐渐发酵。马帮为了防止茶饼碎裂,一路上猛喷水,加快了发酵的化学反应。到了香港,深绿色的云南大叶茶生饼就发酵成为棕红色的“熟饼”,没有了生饼的辛辣苦涩,展现出一种入口醇和的香味。有人问及来路,只说是从云南普洱(茶叶集散地)来的,于是就以“普洱”命名。这与从云南群山中采集的大叶茶,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关于普洱茶的存储,坊间竟还有存储超过100年的云南普洱。事实上,茶叶与香烟一样,是一种不能久储的商品。一般的茶叶贮存3年之后就会逐渐失去茶香,当今世上超过20年的普洱已是凤毛麟角。普洱无疑是世上最昂贵、但同时又是最“烂贱”的茶叶。
大叶茶如果陈化得法,一饼高级普洱当可卖到数万港元。但是如果发酵失败,那就只能用“垃圾”二个字来形容。云南大叶茶最终成为普洱,需要极为苛刻的温湿条件,据说目前香港只有三处茶仓能够产出这类高级普洱。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收藏青饼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温度湿度的条件是否适合,这是保证茶叶品质的关键。吸收住家的烟酒油腥味、体汗臭脚味,都足以使茶叶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哪怕是储存一万年,也不过是云南大叶茶的陈尸而已。
普洱茶的高消费并非源于其真正的价值,而是我们对茶叶知识的无知。在购买普洱茶时,我们应该了解其真正的制作过程和存储条件,避免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