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红土高原西南部的思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目前,世界上的古茶树、古茶园存活为数不多,特别是树龄在百年,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就更少。而在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古茶树、古茶园最多,古茶树类型齐全,茶树高大、成林、成园、成片,树龄也是最长、最古老。有原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三种类型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的茶树与宽叶木兰和中华木兰等有着垂直系统的遗传演化过程,叶片结构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水平分布上两者有着明显的重叠,共生在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相似以及出产地是如此临近,表现了遗传上的亲缘关系。从景谷发现3500万年木兰化石到千家寨、普洱永胜村等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一活化石的存在,再一次证明了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起源,茶的原产地。
思茅市地处横断山脉南部,云贵高原西南边沿,澜沧江水系中下游。山脉属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澜沧江、红河、李仙江流域,是布朗、佤、哈尼、彝、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地跨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境内最低海拔317米,最高海拔3370米,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环境,山峦起伏,层林叠嶂,亚热带阔叶雨林中,分布着最原始、古老的成林、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和原产地的中心。事实说明中国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的起源、发现、利用和栽培均始于中国,所以中国被称为“茶的祖国”。
思茅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濮人是今天的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发现和利用茶叶是由野生茶开始的,初为药用,继而成为祭祀用品并逐步发展为凉拌茶和饮料。思茅的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中的高海拔地域,未曾受到任何破坏的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原始的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二是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于寨子附近,经过驯化逐步从野生型演化为过渡型,也就是说从野生型至栽培型之间的中间类型,这称之为过渡型;三是野生古茶树接近于栽培型的大叶种类型,比邦崴千年古茶树又进化了一个档次,接近于栽培型生殖器管性状的云南大叶种古茶树相似,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在住宅附近,由于采摘、驯化的关系,从野生型逐步演化为接近于栽培型云南大叶种茶树;四是先民们发现茶叶的效用后将深山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苗移植于部落(房前屋后)从一株至数株、连片集中多次繁殖和扩种而形成的景迈、芒景、邦奈、困鹿山、南糯山等地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约300—1300年的历史。在思茅市境内有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古茶园、古茶树、古茶树群落38处,总面积36万亩(2.4万公顷),其中:栽培型古茶园38000亩(2533公顷),野生古茶树群落32.2万亩(21466公顷)。(新茶园70万亩约4.6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