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普洱茶的官方垄断与宫廷推崇

liufucha 茶知识 4

在清朝时期,普洱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成为皇家贡品中的珍品。为了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在雍正七年(1729年)于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并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推行了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政策,以垄断利益并剥削茶农。这一政策不仅独占了普洱茶的购销权,还规定了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上等普洱茶进贡北京。

官方垄断与茶农剥削

清朝政府通过设立官办茶叶总店,禁止私相买卖,将普洱茶的购销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种变相的统购专卖政策,使得茶叶总店能够独占普洱茶的利益,从而剥削了茶农。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垄断地位,政府还推行了岁进上用茶芽制,要求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

贡茶种类与数量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普洱府上贡茶的种类达到了千种,包括团茶(分5斤、3斤、1斤、千两、1.5两)、芽茶、茶膏和茶饼。此后,清政府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据清《普洱府志》卷十九记载,每年贡茶共有四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计八色。除了这些常见的贡茶外,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它们也成为了朝廷的贡品。

宫廷对普洱茶的推崇

普洱茶之所以能够成为贡品,与其在宫廷中的地位密切相关。清朝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的珍品。这不仅是因为普洱茶的品质优良,还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抗衰老等多种功效,因此在宫廷中备受推崇。

清朝政府对普洱茶的垄断政策,既体现了其统治手段的严密,也反映了普洱茶在当时的价值。通过设立官办茶叶总店和推行统购专卖政策,政府成功地将普洱茶的购销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而普洱茶作为贡品,更是凸显了其在宫廷中的地位。这一时期普洱茶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普洱茶的官方垄断与宫廷推崇-第1张图片-六福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