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认知变迁与市场多样性

liufucha 茶知识 2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普洱茶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原本的默默无闻逐渐演变为一个规模经济。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繁荣,大众对普洱茶的认知也经历了从混乱到带有派系特色的不同认识的过程。

我们必须理清普洱茶中几个核心概念的由来,以避免概念冲突带来的混乱。“越老越香”是普洱茶最根本的特性,指的是普洱茶的品质会随着陈化逐渐提高。这一特性与普洱茶市场的兴起密切相关。2000年左右,许多人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普洱茶,认为老普洱茶比新茶更值钱,这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形成了反馈闭环,普洱茶价格迅速飙升。

“越老越香”这一概念在市场上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人认为这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只是有利于宣传的说法。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只喜欢喝老茶,尤其是新茶;另一种人则更喜欢红茶、绿茶那种清新爽口的味道,却只是在大家玩的时候追着捧着。

我们需要探讨“越老越香”的条件。如果认为“越老越香”是真实的,那么需要解释其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越老越香”是有条件的,“越老越香”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越老越香”通常涉及原料、工艺和储存三个方面。

在原料方面,国家标准要求云南普洱茶的原料为云南大叶种晒青绿茶。关于原料产地、品种、树形和树龄等问题,业内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只有古流山的原品种的原料才能做普洱茶,而有人则认为任何大叶种都可以种植。

在工艺方面,生茶和熟茶工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生茶工艺涉及到“前发酵”等环节,而熟茶工艺则涉及到发酵程度等。关于生茶工艺,有人认为“前发酵”会影响普洱茶的长期储存,而有人则认为这不会影响后期品质。

在储存方面,保守派认为绝对干藏是必由之路,激进派则认为储藏必须足够潮湿,而改良派则认为储存需要一定的湿度。不同地区的仓库概念也迎合了消费者的故乡情结。

尽管存在诸多理论,但我们无法用一个统一的观点来解释普洱茶的所有特性。理论上,在科学的基础上统一所有观点是可能的,但在统一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利益损失,这对市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保持普洱茶环境的多样性可能更有价值。

在普洱茶市场中,不同的理论和观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要有人相信,这些理论就会有受众,进而形成市场影响力和生产消费数据。茶圈的参与者可以选择相信一个合适的理论,并通过实践不断验证。观点不同是市场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对我们过去的尊重。

我认为提出《茶叶进化论》的理论思路是为了让我的知识形成自洽的体系,并帮助我理解普洱茶的内涵。正如麦克法兰教授所说:“一个优秀的人类学家必须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参与观察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


普洱茶认知变迁与市场多样性-第1张图片-六福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