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入冬后,许多老年人继续喝茶,而且比平时喝得更多。但是有些老人会发现,喝热茶并不能越来越暖和,反而有时候手脚冰凉。这是怎么回事?
美国每日健康新闻网近日发布消息。来自美国保健协会的专家组发现,老年人在寒冷环境中调节或维持体温的能力与他们每天饮食中摄入的铁量有关。实验选取的100位老人,每天只摄入医生开的1/3的铁,导致一个月后体温普遍下降0.5。罗伯逊教授说,铁参与体温调节,老年人在寒冷环境中调节或维持体温的能力与他们每天饮食中摄入的铁量密切相关。但茶叶是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参与铁的消耗。所以大量喝茶导致铁元素流失,人在冬天更容易感冒。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教授陈建国表示,无论是茉莉花、菊花等花茶,还是龙井、碧螺春等绿茶,都是寒凉的,摄入后会带走人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导致体温下降,导致老年人感冒引发的各种疾病的侵袭。来自日本的研究早已证实,体温下降1摄氏度,免疫力会降低30%以上,而升高1摄氏度,免疫力会提高5-6倍。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得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胆囊炎、膀胱炎等疾病。此外,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冬季应少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以适当喝点红茶。红茶性温,能散寒暖胃,帮助老年人消化。喝花茶绿茶的时候,可以放几颗红枣,几片生姜,抵消寒气。此外,老年朋友可适当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紫菜、豆制品及猪肝、瘦肉、鸡蛋等。或者多吃些富含热量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枣粥、虾鸡蛋汤等。
我能喝隔夜茶吗?
以前有个传说,隔夜茶不能喝,容易得癌症。原因是隔夜茶中含有仲胺,可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仲胺广泛存在于很多种类的食品中,尤其是腌制品中。以面包为例,一般含有2mg/kg的仲胺。以面包为主食,比如每天从面包中摄取1-1.5毫克的仲胺。但人喝茶时,从茶叶中摄入的仲胺只有主食面包的1/40,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况且仲胺本身不是致癌物。硝酸盐必须存在才能形成亚硝胺,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才会致癌。喝茶可以从茶叶中获得更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有效阻止人体内亚硝胺的合成,是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所以喝茶或者隔夜茶都不会致癌。
但从营养和卫生的角度来说,茶汤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容易滋生**微生物,使茶汤变质。另外,茶汤长期保留茶多酚、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容易氧化还原。所以,虽然隔夜茶无害,但一般还是随泡随喝比较好。
市面上的罐装茶饮料都是添加抗氧化剂,严格杀菌制成的。像其他冷饮一样,它们可以安全饮用。
